首页 > 文化 >

从听王蒙讲“春天一堂课”开始 中国作协首次启动“作家活动周”

发布时间:2023-03-22 14:59:14来源:
从听王蒙讲“春天一堂课”开始 中国作协首次启动“作家活动周”

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珈汐

在春意盎然、充满生机的美好时节,3月21日,以“作家朋友,欢迎回家”为主题的中国作家协会“作家活动周”首期在京启幕。

中国现代文学馆内的冰心雕像

在为期3天时间里,将举办“春天一堂课”“遇见文学馆”“名家零距离”等10项丰富多彩的活动,致力于增强作家们的创作动力,向全社会展现中国文学生机勃勃、踔厉奋发的形象。

在3月21日上午举行的欢迎仪式上,来自全国各地的36位中国作协会员,齐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、参加了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、副主席李敬泽主持的欢迎仪式。

李敬泽

玉兰花下的巴金像,樱花树下的冰心……

作家们到作家塑像前表达敬意

作为“作家活动周”活动的重要环节,参会作家们还认真参观了现代文学馆现当代文学展,在作家书房、作家画廊等馆藏珍品中走进文学史。大家还移步中国现代文学馆庭院,在文学馆园内的作家塑像面前,表达敬意。

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国家级重点文化单位,是中国第一座、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文学博物馆。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内,将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庭院组合和江南园林建筑的造园手法相结合,并融入了涌泉、椭圆形社交场地等西式文化。在绿意缭绕的建筑周围有十三位文学大师的雕像散落其间,玉兰花下的巴金像,樱花树下的冰心,“谈话中”的老舍、曹禺和叶圣陶……这些雕像使整个建筑组群的平面和空间活泼多变,极富现代感,又有历史的文学气息。

活动第一天,作家们怀着肃穆的心情依次走到雕塑前,向他们崇敬的文学前辈献上鲜花,表达由衷的敬意。此刻,中国文学的经典与新生力量在此交汇。

王蒙:看《三体》和《流浪地球》获得启发

就是“要敢于想象、能够想象”

活动首日,36位会员们还在鲁迅文学院聆听了“人民艺术家”、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“春天一堂课”。

王蒙在讲课

怎样的作品才能经受住生活的考验?这是王蒙“春天一堂课”一开讲便谈及的话题,也是作者朋友们最关心的写作问题。由该话题出发,王蒙重点谈到“文学与时间”。在他看来,作为写作者,保持对生活的浓厚兴趣与审美力是十分重要的。“我爱生活胜过了爱我自己。”这句总结,让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

谈及“文学与空间”的关系时,王蒙说,一方面,在“文学根据地”的意义上,写作空间并没有固定的标准。一般而言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学根据地,比如北京和新疆,便是他常写的地方;但也有不少作家说不清自己的文学根据地,比如托尔斯泰、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莎士比亚。另一方面,空间也指不同的地方与经验。他举了不少自己出国考察时候的趣事,这些故事惹得听众会心一笑,掌声连连。紧接着,王蒙谈到了“文学与想象力”,想象也是从生活中来的,并不是无本之木。

中国现代文学馆内的巴金雕像

他高兴地说,最近正在看的《三体》和《流浪地球》给他的启发,就是要敢于想象、能够想象。最后,时间来到本堂课的第四个章节“文学与语言”。在王蒙看来,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语言能够给写作者以极大启发,除此之外,也要学习生活中随时出现的新的想象与可能。

巴金手模

封面新闻记者从中国现代文学馆办公室了解到,在22日和23日两天时间内,参加本次活动周的36位作协会员还会与名刊名社名编面对面,架起从创作到传播的稳固的文学桥梁;在线上通过“中国作家网”直播间里倾听莫言、梁晓声、刘震云等知名作家的文学故事;之后大家还将走访北京的文化古迹和艺术机构。

作为中国作协密切联系基层作家的创新举措,“作家活动周”今后将每年举办4次,旨在完善联系服务广大作家和基层文学组织的工作体制机制,提高作协组织凝聚力和感召力。

(本文图片均由中国现代文学馆提供,摄影 王纪国)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